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中南地區(qū)最早成立的心胸外科疾病治療???,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立足湖北,、輻射中南和影響全國的心胸血管外科治療中心,。近年來,,在魏翔主任的帶領下,科室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特別是魏翔主任領銜研發(fā)的原創(chuàng)性經心尖不停跳室間隔切除術,,在治療肥厚型心肌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術式解決了外科治療該病過程中創(chuàng)傷大,、手術難度高,、風險大的問題,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并推動了該領域的治療格局變革,。越來越多的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選擇加入該科室,并致力于在心臟大血管外科領域作出重要貢獻,。他們勤奮好學,,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Cell Death and Disease和Medcomm等一流期刊上發(fā)表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們特別邀請了心臟大血管外科的魏翔主任和蔣丁勝副研究員,與我們分享他們在培養(yǎng)八年制學生方面的經驗與心得,。
魏翔,,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2019年,,魏翔教授團隊自主研發(fā)了國際首創(chuàng),、國內原創(chuàng)的經心尖微創(chuàng)心肌旋切術式及醫(yī)療器械治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該新型心肌旋切系統(tǒng)已獲得11項國家專利以及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fā)專項1項,。目前,,該術式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自2022年3月以來,,已有超過300例患者接受了該術式,,手術效果顯著,術后即刻消除梗阻,,患者恢復良好,。該創(chuàng)新術式吸引了包括梅奧診所在內的世界頂級心臟中心的醫(yī)生前來學習和交流,預示著將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魏翔教授已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Metabolism,、Hepatology,、Hypertension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fā)表百余篇SCI論文。

蔣丁勝,,醫(yī)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華中學者(晨星崗),,湖北省醫(yī)學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層次)、湖北省優(yōu)秀博士畢業(yè)論文,、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F已在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Hypertension,、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國際高影響力期刊發(fā)表SCI論文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含共同)47篇,高被引3篇,,目前總引用次數4000余次,,h指數為40。以第一完成人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作為項目主持人現已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面上項目3項,、青年基金1項)、湖北省醫(yī)學青年拔尖第一層次人才1項,、同濟醫(yī)院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等,。擔任Atherosclerosis、Biomedicines等10余個SCI期刊編委,。

問:越來越多的八年制同學選擇您作為導師,,您怎么看待這一趨勢?
魏翔 主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八年制學生選擇加入我們的課題組,,這也反映了科室在科研創(chuàng)新和學生培養(yǎng)方面的吸引力。今年已經有3名2021級的八年制同學報選我們科室,,目前在課題組中有8名八年制同學正在攻讀學位,,大家都表現非常優(yōu)秀,。
例如,2020級的劉心玥同學早在大三時就因對心臟大血管外科的興趣,,主動加入課題組,。盡管學業(yè)繁重,她依然堅持科研,,并在學業(yè)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包括加權成績第一名,并獲得了國家獎學金,。2024年,,劉同學還通過了國際交流項目,前往日本秋田大學醫(yī)院進行交流學習,。

劉心玥同學(左二)在日本秋田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心臟大血管外科是個年輕的科室,,但同時潛力巨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解析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機制,、尋找治療靶點可以說大有可為。我相信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八年制同學報選心血管外科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我們課題組也盡力為八年制的同學提供最好的培養(yǎng)。現在我們獲批科技部重點研發(fā)計劃1項,、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子課題1項,,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及青年項目,科研經費充足,。同時,,我們實驗室在蔣丁勝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基礎科研成果節(jié)節(jié)攀升,,能夠助力他們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問:在培養(yǎng)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方面,您有哪些心得,?
蔣丁勝 副研究員:八年制的學生是華中科技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一批,,具備優(yōu)異的學習能力和科研潛力。我們注重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制定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幫助他們在各自的科研領域中取得突破,。例如,有些學生對生物信息學感興趣,,我們就系統(tǒng)培養(yǎng)其數據分析能力,;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我們就安排經驗豐富的師兄師姐手把手教學實驗技能,。正因為八年制學生學習能力突出,,他們往往能夠快速掌握科研要領并產出優(yōu)質成果,。
比如來自2017級臨床醫(yī)學八年制的楊謨霖同學,自入學起便對心血管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入醫(yī)學院后,,他主動聯系臨床導師,在大四時加入心臟大血管外科課題組,。加入課題組后迅速掌握了實驗操作和多組學分析方法,,目前專注于主動脈夾層發(fā)病機制的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edcomm和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發(fā)表了論文,。

楊謨霖同學發(fā)表在Medcomm及Cell Death and Disease發(fā)表論文
還有2018級臨床醫(yī)學八年制的向祺同學,他是一名退伍大學生士兵,,曾服役于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服役經歷賦予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懷著對心血管外科的興趣,,他在大四時便加入課題組,。面臨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和科研任務,他在教室與實驗室之間兩點一線,,利用每一點休息時間閱讀文獻,、學習實驗并撰寫論文,進入課題組僅一年時間,,便已在Cell子刊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11.4)和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13.9)上發(fā)表論文,,并入選ESI高被引和熱點論文,其事跡也被多家媒體報道,。

向祺同學被華中大官媒報道及發(fā)表的論文
問:對八年制同學的成長之路,,您有什么經驗分享嗎?
魏翔 主任:八年制的同學們沒有考研的壓力,,可以早做規(guī)劃,,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科研和臨床上。我建議他們:第一,,是要有目標,,建議同學們盡早接觸科室,了解臨床痛點,、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樣才能明晰自己的發(fā)展道路。以前的八年制接觸科室太晚,,等到臨近畢業(yè)和工作吃了不少虧?,F在的同學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進組的時間越來越提前,,這是好事,。第二是要能吃苦,,這種苦并不是簡單地卷投入和付出,而是靜下心來沉淀,。在別人沉迷于眼前的小樂時,,我們能否去看看文獻?第三是善學習,,脫離本科階段后,,大部分技能的掌握取決于自學能力,要善于找到學習的資源,,無論是書本,、老師還是文獻,要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最后是要懂合作,,通過交流碰撞出新的idea、又或是通過交換提高科研和學習的效率,,無論是科研還是臨床,,團隊合作都至關重要。最后,,歡迎各位優(yōu)秀的八年制同學加入我們心臟大血管外科這個年輕而充滿潛力的團隊,,共同在心血管領域取得創(chuàng)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