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是第74個五四青年節(jié),藥學院2021級碩士生黨支部聯(lián)合口腔醫(yī)學院研究生團支部開展“弘揚五四精神·踏尋偉人足跡·汲取奮進力量”紅色實踐活動,。本次紅色實踐活動由藥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張心語老師和口腔醫(yī)學院研究生輔導員秦明月老師帶隊,,分別打卡、參觀了橫渡長江紀念館,、武漢防汛紀念碑,、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和詹天佑故居博物館。在此次活動中,,同學們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名人偉績,深刻探討了青年身上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第一站 擊水中流,,浪遏飛舟:橫渡長江博物館與武漢防汛紀念碑
橫渡長江博物館是渡江文化的起源,是武漢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毛澤東主席曾在十年間多次暢游長江,,并且作出了詩詞《水調(diào)歌頭·游泳》。毛主席寫的《體育之研究》中提到“體育者,,人類自其養(yǎng)生之道也,,使身體平均發(fā)達,而有規(guī)則次序之可言者”,足以見證毛主席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江城武漢離不開橋,。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自此以后,,一座座長江大橋陸續(xù)建成,構(gòu)成了武漢特有的文化,,吸引全國人民前來游覽,。“荊江分洪”工程作為毛主席批準的長江有史以來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也具有重大意義,。從渡江精神中我們體會到了敢于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也激勵著我們要不懼困難,奮楫前行,。
同學們參觀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武漢防洪紀念碑,。紀念碑建于1969年,位于橫渡長江博物館前,。武漢人民堅毅感人的防洪事跡,,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創(chuàng)造出的偉大奇跡,深刻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搶險抗洪的英勇無畏,,挺身守護家園的勇氣,。
第二站 拳拳報國志,悠悠愛民心: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宋慶齡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婦女兒童的衛(wèi)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以及保衛(wèi)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yè)而殫精竭力,。在艱苦的革命斗爭歲月里,,她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毅力,,自我犧牲的精神,,與中國共產(chǎn)黨風雨同行,與中國人民甘苦與共,被國際上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同學們參觀了宋慶齡生平展,,紛紛了解并討論了宋慶齡偉大的一生。故居中收藏著頗具年代感的留聲機,、臺燈以及臥室中的床,,屋內(nèi)裝飾典雅而樸素。我們從偉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宋慶齡的無私奉獻,,對理想昂揚的追求,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踐行紅色精神,,在新時代攜手同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第三站 追憶鐵路之父,,尋訪大國重器:詹天佑故居博物館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fā)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其中“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就是由詹天佑實現(xiàn)的,。
同學們參觀了京張鐵路模型、修筑路段的實景,、施工現(xiàn)場以及故居中的老家具,,從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從詹天佑那一輩人開始發(fā)力的,他們抱著“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崇高理想,,引進西學,力求創(chuàng)新,,為民族的獨立振興和國家的現(xiàn)代化努力奮斗,,因此受到人們的尊重和長久的紀念。詹天佑所開創(chuàng)的中國鐵路事業(yè),,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一盞閃亮的明燈,。

隨著參觀的結(jié)束,尋訪接近了尾聲,?;赝蔡煊拥牡裣瘢肫鹚麑W家的期盼——“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日富,、日強,首賴工學”,。詹天佑曾說“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本次紅色實踐活動促進了院系間,、黨團支部間的交流和學習,,弘揚了偉大的五四愛國精神。同學們了解學習了毛澤東奮楫前行,、不懼艱險的渡江精神,學習了宋慶齡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了詹天佑自強不息、克難制勝的精神,。同學們表示,,將不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接續(xù)薪火,,追夢未來,。(文/張珂涵)